世界自然基金会庆祝来华合作30周年

2010-06-06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30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曾经和乔治·夏勒博士爬冰卧雪五天半时间,在四川卧龙海拔2500多米的高山上跟踪一只大熊猫。其间,我们看到这只大熊猫围着周长近30公里的‘势力边界’转了一圈,用尾部在45个地方做了气味标志;它边巡山边采竹子吃,走走停停,一天就要吃掉2200株冷箭竹竿和1400枝竹叶;它每天睡9次觉,边睡觉边排便,五天半时间共排出97团粪便,湿重20.5公斤,平均每团粪便重400克……
  5日,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举行的“与绿色中国共成长暨世界自然基金会来华开展合作30周年论坛”上,81岁高龄的大熊猫研究专家、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胡锦矗手持老照片,声情并茂地回忆起30年前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难忘的合作经历,激起了现场听众一阵阵的笑声和掌声。
  正是这次有关大熊猫行为学的合作调查,拉开了世界自然基金会来华开展合作的序幕,也把以大熊猫作为组织标志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大熊猫的故乡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是我们在全球开展活动的100多个国家中一个至为特殊而重要的国家。近30年来,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从最初的拯救大熊猫行动扩大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与水资源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社会宣传教育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等众多领域。中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我们期待今后与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事业的中国共同成长,共同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詹姆斯·利普(James P. Leape)说。
  来自四川茂县的羌族农民何有信,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华30岁“生日”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袋鲜红的花椒。三年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为茂县的花椒生产引入了一家大型跨国商业企业,让双方产销直接对接,迄今累计采购供应花椒90多吨。农民增收后,自动减少了木材砍伐和野生中草药的采挖,这一类型的发展项目被称为“替代生计”。
  身为当地花椒协会会长的何有信说:“世界自然基金会引导我们明白了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的道理。”
  2009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第一次来到中国。今年3月27日,中国已有33个城市参与了”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与此相关,世界自然基金会近年来在华积极鼓励并协助企业制定创新性解决方案减少碳排放,推广”生态足迹“理念。在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以及河北保定,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发起了全球首个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欧达梦(Dermot O'Gorman)说,过去3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但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今后五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期,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东北虎保护、减少气候变化影响三大重点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述贤认为,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开展合作并在中国注册登记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的合作,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建设以及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说,世界自然基金会不仅是中国近30年巨变的见证者,也是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参与者和维护者。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参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选择这一天作为荣誉日,并与国家林业局共同主办了“与绿色中国共成长暨世界自然基金会来华开展合作30周年论坛”。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