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6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1.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应急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死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成功应用应急预案的是( )。
A.特大山洪爆发后,甲市立即制定相关的救援计划解救被困群众
B.乙省遭遇台风,因气象部门预报准确,群众提前做好了防护准备,整体损失较小
C.丙市某幼儿园突然发生人质劫持事件,50多名教师和儿童被困,救援人员临危不乱,凭借集体的智慧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D.丁市突然发生大型化学工厂有毒化学物外漏事件,政府马上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民众的疏导和救援
2.
内隐学习是指一种无需意志努力的潜意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在于人们潜意识地获得某种知识,而且无需意志努力就可以将这些知识提取出来,并应用于特定任务的操作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内隐学习的是:
A.小张在高考前做了大量数学习题,因此在数学考试中获得高分
B.小李经常看别人下象棋,时间一长,他也掌握了下象棋的方法
C.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不知不觉地就会说母语
D.生长在京剧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很小就会唱京剧
3.
博弈思维是指这样的思维方式,由于我们的目标取决于自己和他人的策略选择,要使用理性分析力,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策略及其组合下的各种可能后果和实现这些后果的可能性,从而选择使我们收益最大的策略。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对博弈思维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博弈思维的出发点是“谋事在人”,尽管有些时候是“成事在天”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反映的是博弈思维
C.博弈思维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里的“种”,行动也,“瓜”“豆”结果也
D.持博弈思维的人既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同时也不忘乎所以
4.
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的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政府意愿目标。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直接调控方式的是( )。
A.商品房价的市场供求规律自发调节
B.银行贷款实行额度控制
C.住房分配采取行政配给
D.超缺物资实行定量供应
5.
社会竞争,是指在人类生活中,个人或团体为了取得或利用某种有限事物,以达到占有为目的,不顾他方的努力,而发生的彼此相互争夺的一种行为。下列不属于社会竞争的一项是( )。
A.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争取基本生存权而进行的战争
B.商品社会里,商人为了占得市场,花大量的钱做广告
C.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斗争,主要是为了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D.王阳明一个人在后院看竹子格物致知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预案”。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甲市“立即制定”说明没有预先制定的方案,不符合关键词“预案”,因此不属于成功应用应急预案;B中台风是可以提前预测的,不属于突发事件,不符合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因此不属于成功应用应急预案;C中救援人员化解了这场危机并没有体现出关键词“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因此不属于成功应用应急预案;D中丁市政府按照预定方案处理事件完全符合关键词,因此属于成功应用应急预案。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A
解析: 注意问法,选择不属于定义的选项。定义要点:无需意志努力获得的知识并运用。B项经常看他人而掌握方法,C项不知不觉,D项耳濡目染均是在无意志的情况下获得的,只有A选项是在有意志情况下进行,不属于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分析”、“选择”和“后果”。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出发点“谋事在人”是“分析”和“选择”的可控性,“成事在天”是“后果”的不可控性,A正确;B中“塞翁失马”并不是当事人的主动“选择”,“焉知非福”是事后当事人对于“后果”的心态转化,这个后果不是由当事人的“选择”而得到的,B错误;C中“种什么”是“选择”的过程,“瓜”、“豆”是种的“后果”,C正确;由题干可知,“后果”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和“选择”而产生的,好坏都在自己,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政府“、”利用行政方法“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的自发调节显然不是由政府采用行政方法控制的,因此不符合定义。其余三项均符合定义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为了取得某种事物”、“彼此相互争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人类为了争取基本生存权而进行战争,符合“为了取得某种事物”和“彼此相互争夺”,属于社会竞争;B项中的商人为了占得市场而做广告,“占得市场”符合“为了取得某种事物”,“做广告”符合“彼此相互争夺”,属于社会竞争;C项中“为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符合“为了取得某种事物”,“斗争”符合“彼此相互争夺”,也属于社会竞争;D项中的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为个人行为,并没有发生相互争夺,不属于社会竞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