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关于公务员我想说:公务员不是真爱不要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公务员,性格因素、能力结构的问题在上一篇访谈里也谈了,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结构因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的人的知识结构与公务员考试契合度高,有人低点,高的话比较容易,看似没复习,但是因为兴趣点相符,实际上每天都在复习,契合度低的同学可能要费点事。
我见到过一些很勤奋很刻苦但是每次考试都不太理想的同学,这个时候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太适合考公务员了。有考公务员打算的同学们可以多报几个省市的考试试一试,每次考试既是一种基本功检验又是一种匹配度测试,如果发现自己“投入”和“产出”不太成正比的话,一方面可以寻找方法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转变就业观念,试试别的行业,广泛撒网重点培养。
1. 学习贵在平时
要在公务员考试当中胜出,靠的还是这将近20年的知识积累。所以有志考公务员的同学应该提前研究考题,在平常就有意识地注重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让自己跟公务员考试的匹配度和契合度不断增加。
个人认为,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类似于二次高考,参加过的同学都有非常强烈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如果高中毕业之后马上考公务员,考上部委也很轻松。因为高中的时候是我们人生知识储备的巅峰。在我观察当中也能发现这两条规律,一是距离高中时间越短,考的越好,硕士考不过本科,博士考不过硕士。二是高中或者本科基础越好,考的越高。
2. 关于笔试准备
真正意义上的笔试备考战线不建议拉得太长,在个人知识储备既定的情况下,主要利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熟悉考试题型、考试方式以及一些具体的解题技巧即可。
笔试当中,国家公务员考试形式最规范、难度也最大,建议集中精力、踏踏实实地把国考复习好,所用材料行测、申论辅导书各一本、历年真题各一套就足够了,关键是反复研究揣摩、认真消化吸收。国考基础扎实之后,地方考试就一通百通了。
我因为当时在中国法学会实习(也曾打算留到那里工作),同时研二的时候“裸考”过一次,成绩不错还进了朝阳法院的面试,所以心理比较乐观,国考、京考、津考三次考试复习时间加起来不足30天。而且通过做题发现,拿行测来说,我的强项在于判断推理当中的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以及言语理解与表达等,弱项在于数量关系、图形推理、资料分析等,所以复习的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就把行测那本书相关版块的做题方法重点学习了一下,再配合真题进行巩固。
市面上的辅导教材都很好,方法讲得很多也很细,关键是要去消化吸收。我感受最强烈的是数量关系和材料分析,因为数量关系题目比较奇葩,不是中规中矩的数学题,有点像奥数,特别考智商和数学思维,所以方法得当的话直接能看出答案,方法不得当20分钟也解不出一道题。材料分析也是这样,数据一大堆,而且数值特别大,如果硬啃的话效率特别低而且容易算错,但是相关的方法和公式记住的话就做得又好又快。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务员考试题量太大,做不完很正常,最关键的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合理安排做题顺序、有所取舍,保证做题正确率就行,剩下的“蒙”就交给运气了。
3. 关于申论的准备
对于申论,包括后来的公文写作考试,我都基本上没有复习,最后成绩还算可以的原因是在于我前期还算扎实的积累。
我本科的时候做学生会主席,写稿子是家常便饭。工作要点、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稿、新闻稿、下发文件,有时候恨不得一天一篇,甚至一天几篇。到了北师大之后我不再担任学生干部职务,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学习上。但是老师同学们还是经常让我帮忙写(改)点东西,我专门建了个文件夹叫“金盆洗手洗不成”,哈哈!前两天翻了翻,发现我写过或者改过的有军训带队老师讲话稿、救助白血病同学募捐倡议书、某中学教代会工会工作报告、中学校长毕业典礼发言稿、汉调二黄进校园申报材料、贺州市某幼儿园创先争优经验交流发言稿等等,之所以这些活都来者不拒的原因是希望自己不要生疏,所以申论、公文写作这以板块,就是“无他,唯手熟尔”。
如果非要提一些建设性意见的话,我认为写好申论和公文,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努力。所谓形式包括三点,一是行文逻辑,二是公文格式,三是官方语言系统。
行文逻辑很重要,我在原来写稿子的时候,先写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如果可以把三级标题也写上,这样框架在自己心中基本形成,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密,不至于跑题,最后再写大题目,统领全文。当然各级标题字数相等、表述对仗,文章各段篇幅整齐、美观都是应有之义了。
第二个形式就是各类文体的固定格式,比如请示、报告、通知、规定、函、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等等,都有自己的严格的格式,甚至红头文件制作时候字体、字号、间距、空格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上海公务员考试就考这个。
第三是官方语言系统,这个可以关注精图教育公众微信,里面经常推送一些申论好词好句,我们经常在qq、微信、人人网上看到的公文写作常用1000个词汇、开头十二式、公文写作中的固定搭配啊,这些都是必须的方法和方式,虽然饱受诟病但是很必须。对于这种文章我一般会积极分享,然后评论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或者“道术兼修,方为上品”。
这就引出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公文的内容。在我看来形式的东西都是术,而内容才是道,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具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这几个特点,前两个是对形式的要求,后两个是对内容的要求。
公文写作是个力气活,拿我们现在的工作来说,基本上每写2000字的讲话稿,大概需要看20万字的背景资料。大概包括本领域中央领导讲话、中央文件、北京市相关领导讲话、北京市文件、部门工作情况报告、报刊评论、外省市典型做法、学者理论文章等等。
只有通过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把本领域基本概念搞清、把中央要求吃透、把北京市情摸准,才能把文稿写得有层次、有水平、有深度、有指导意义。
申论写作也是一样,只有对材料反映的问题和社会现象有关注、有思考、有积累,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所以如果志在公务员,就要保持强烈的政治敏锐度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要多熟悉,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要勤学习,对于社会上的时政热点要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形神兼备的优秀公文来。这个倒也不难,每天看看新闻、关注几个微信公众号就行,关键是有这份热情,要能够坚持。所以这是个系统工程。
4. 关于面试的准备
面试的心得体会如果要浓缩为一个词的话,我想应该是个性化或者叫个人特色。
为了准备面试,考生报培训班的报培训班,不报班的在淘宝上买报班的视频,所以模板化特别严重,尤其是10个考官一坐半天听的都是同样的话,也挺煎熬的,出现聊天的、看手机的、低头趴着的都很正常。所以要想面试得高分,个性化的回答很有必要,会收到鹤立鸡群、一枝独秀的效果。
面试的题目一般包括自我认知(岗位匹配)、社会现象综合分析、活动组织管理、人际关系沟通等等,每种题目都有答题具体的技巧,篇幅原因不展开细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私聊,哈哈!总的来说答题时大体角度都差不多,但是个人表达要鲜活、生动,要有数据、有案例、有亮点、有细节,才能让考官对回答产生兴趣和好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正做到上面说的“四有”还是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到了现场才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条分缕析。
但与此同时,考前的集中训练也非常重要,答题出彩不出彩重在平时积累,答题规范不规范重在考前练习。面试前建议用20天时间系统学习,跟同学们结成小组,用历年真题反复练习,从进门问好到落座、听题、记录、思考、回答、离场这一系列环节都要用心体验、仔细打磨,通过训练熟悉题型、掌握套路、指出问题、及时改正。熟悉套路,但是不要被套路所限制,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与体验答出特色,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关于党员的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两种公职考试,一种是公务员,一种是选调生。一般来看选调生的岗位要好于前者,但是一般都会作出条件限制(比如中共党员、校级及以上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等),公务员考试的话大部分需要党员身份,不要求党员的也有,如果志在公务员的话,还是建议尽快努力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