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已有或正在建设的航天发射场不包括( )
A.文昌
B.西安
C.酒泉
D.太原
2.关于地球生物演化史,下列哪组排序是正确的?
A.蓝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节肢动物→草履虫→软体动物→脊椎动物
C.细菌→腔肠动物→爬行类→鱼类
D.苔藓→绿藻→菌类→双子叶植物
3.冰是水在低温条件下的一种形态,然后生活中发现,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河流往往是表面结冰而深层依然是流动的水。对于此种现象,原因是( )。
A.水固化成冰时会释放出热量
B.表面冰层具有隔热保温作用
C.水在0℃左右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D.气温尚未低到使河流整体冰冻的程度
4.在晴天,一天中地面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在( )。
A.10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16时左右
5.在影视剧的拍摄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
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成
C.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我国目前有三大卫星发射基地:西昌、酒泉和太原。其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四川省,靠近我国四大盆地中的四川盆地。继四川西昌、甘肃酒泉、山西太原之后,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卫星发射基地是海南文昌,这样中国拥有四个航天卫星发射基地。故本题答案为B。
2.答案: A
解析:
根据地球生物演化史,A选项的顺序是正确的。B选项的顺序错误,单细胞生物应该在节肢动物之前,故正确顺序应为:草履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C选项的顺序错误,鱼类应该在爬行类之前,故正确顺序应为:细菌→腔肠动物→鱼类→爬行类。D选项的顺序错误,植物进化阶段第一是菌藻植物时代,而后是蕨类植物时代。苔藓是蕨类植物,故正确顺序应为:菌类→绿藻→苔藓→双子叶植物。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地质年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这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一种用鳍爬行的鱼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距今7000万年左右的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3.答案: B
解析:
冰的密度小所以浮在水面上,由于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对下层的水热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C
解析: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仅14%左右,而有43%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同理,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
相等体积的两个物体,其质量跟物体的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度越大,质量越大,相反,密度越小,质量也越小。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之所以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是因为物体密度小,质量也要比实物小得多的缘故。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