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与各项主张、言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卢梭——人民主权
B.梁启超——民主共和
C.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
2.1928年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次战斗发生的地方是( )。
A.茨坪
B.黄洋界
C.笔架山
D.桐木岭
3.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武汉会战
②淞沪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太原会战
⑤枣庄会战
A.②④③①⑤
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⑤④①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传统节令是( )。
A.中秋
B.清明
C.元宵
D.七夕
5.以下对中国封建社会一些专有名词的解释准确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B.隋朝“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C.明朝科考“八股文”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领题等组成
D.清朝“连中三元”即在省试、会试、股试三次考试中均名列前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梁启超、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
1928年,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大捷后,诗兴骤起,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诗。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
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13日,前后共历时3个月;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1月至5月,太原会战发生于1937年9月至11月;枣庄会战发生于1940年5月。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庄会战,选A。
本题相关知识点: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
枣庄会战中,时任国民党五战区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不幸殉国。张自忠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最高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沙场的著名将领。
4.答案: C
解析:
题干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中的“花千树”指的是花灯之多如千树花开。“星如雨”是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元夕就是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A
解析: 该题考历史常识。隋文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B项中“中书省”错误;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C项错误;“连中三元”是指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