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路“网红”涂鸦墙近日被清理掉,在社会上引起不少争议和评论,我查阅相关新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报道只述其事、不配照片的,网友多表示遗憾,甚至质疑南京“连包容一面涂鸦墙的雅量都没有”;报道配照片的,网友评论却变成了“这也配叫涂鸦?”
不少“网红”景点、美食,被传说得简直胜却人间无数,去看看、去尝尝,就会发现“不过如此”。前段时间@江宁公安在线发文劝网友别去江宁的“网红”景点“爱情隧道”,因为那里“就两排树没什么好看的”,而且设施简陋又不安全;看过“网红”涂鸦墙的照片,确认了上面还是乱写乱画居多,在讨论它的去留时,方能有更全面的认识,不至于打错靶子。
“网红”乍起,暗示了未知的惊喜,令人产生憧憬,但有句话说“憧憬是距离理解最远的心情”,在这个遍地都是“网红”的时代,很多“网红”真的经不住从传闻到亲见的检验。面对“网红”,就像走在路上看见一群人围作一团,好奇心令人难免有想上前一窥究竟的欲望,这时退后一步或许更为明智。
“网红”本该以扎实的品质为基础,经由口碑传播,这样的“网红”现在也有,但正如凯文·凯利所言,“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在注意力经济的大潮下,人造的“假网红”太多,让人很难分清谁“天生丽质”,谁是PS出来的。最近有报道说“最大网红孵化基地落户武汉”,真人“网红”都可以批量生产了,遑论其他。如今许多“网红”具有炒作、伪饰等广告营销手段的特征,比如近年涌现了那么多“网红”美食,呼啦啦地到处开连锁店,有几个经得起后厨曝光?
即便是靠实力说话的“网红”,实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过亦可能境迁;而像热河路涂鸦墙这类靠名人偏好、靠歌曲介绍走红的“网红”,虽然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却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就像人们会怀念童年时常见的事物,牲畜家禽的气味引人遐思,城市“牛皮癣”也是一道充满年代感的“风景”,受众爱屋及乌可也,过度拔高则不必,更加不必盲目跟风。
许多人热衷于照着“网红”名单“打卡”,但必须承认,我们手上的“网红”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水分也越来越足,所以“防忽悠”“主动祛魅”很重要。人们在被“网红”的名声吸引之初,如果能多一点“看看再说”的定力,少一点急于“打卡”、急于表达的冲动,退后一步,在稍远的地方保持更开阔、更中立的视角,等一等报道和反馈,问一问真实情况,总能避开不少“坑”,也能秉持个人主见,更有自信,避免成为“羊群效应”里的一只肥羊。
文/吴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