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造势后“掐点”套现,常山药业被处分不冤

2018-05-23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发布惹争议的“中国男人1.4亿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数据,带动股价连涨后,其高管精准“掐点”减持套现8764.54万元,之后其股价跌停……日前,因一波“神操作”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常山药业,激起一片“吃相难看”的质疑。
  公众质疑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呼应。据报道,5月18日晚间,深交所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深交所已经对“常山药业”及相关当事人启动违规处分程序。
  在A股市场,高管违规减持,常山药业不是孤例,其涉及的金额也不是最高的,违规减持金额数亿元的并不鲜见。但由于“1.4亿ED患者”自带流量,其违规操作想不被置于聚光灯下都难。且如此赤裸裸地制造热点话题来“做局”,手法简单粗暴到这程度,也让人咋舌。
  不得不说,常山药业的把戏实在太过拙劣。凭着网络检索却不对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和准确性进行核实,就节选某些券商研究报告的表述作为重要数据,将一个极具眼球效应的信息进行公告,这涉嫌违反《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要知道,当下很多问题所涉数据都没有定论、只有众说纷纭,哪能轻易拿着就高不就低的存疑数据公告,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就算“误导说”尚有辩解空间,最起码违规减持是做实了的。按照规定,公司是5月16日发布的公告(实际5月15日晚间),5月16日和17日都不能减持。涉事人员被深交所处分,不冤。
  问题来了,为什么存在违规风险,有些人仍敢冲撞法规?实际上,之前明知故犯的高管违规减持的情况就大量存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的问询及处罚也不少,去年就曾一次性披露10余家上市公司高管违规减持。更别说以“过桥式减持”、“忽悠式减持”和“辞职式减持”等动作来规避监管的情形了。
  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对高管违规减持处罚仍不够。常山药业高管减持高达近9000万,是否系事先精确计算过违规减持所得收益与发现后被处罚的成本,我们不得而知,但很多违规减持背后都有这样的“算盘”。
  《证券法》及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在信息披露、减持规模等方面已做出详尽严格的限定,但违规处罚却偏轻。实践中,违规的公司有时候表示“深感懊悔和歉意”,将择机增持、投资收益上交公司等,就轻松过关了;而监管层面主要还停留在书面警示、通报批评、公开谴责、限制交易阶段,即便罚款也远远低于违规的收益。
  毫无疑问,常山药业高管违规减持背后,现有惩戒和“得十罚一”式的处罚力度偏轻的问题应被正视。也只有让惩罚至少覆盖甚至远超违法收益,才能遏制这类借着把戏割“韭菜”的套路。(作者:盘和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