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练习题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旅客的旅游需求日渐多元化,不只是游山玩水,还在于获得文化体验,在这一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市场需求的宠儿、经济发展的骄子、资本追逐的对象”。然而,一些地方的文化旅游遭遇“没听头、没看头、没想头”的窘境。比如,有的文化景点山寨味道重,游客惊呼上当;有的把文化旅游当“展览”,缺乏参与式的活动……种种情况,莫说感受景点蕴藏的文化魅力,体验游览乐趣都几成奢望。
文化旅游产业出现既无质量也无创意,一窝蜂涌入现象。请你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一个文化项目的核心,绝不仅是地理的象征,“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血肉和灵魂,其中的文化精髓应是当地生命活动中形成的传统、风俗、生存方式、思想观念等。”强大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意味着受众更高的体验期待,旅游从业者应该认真打造历史文化特色,而非追求短期效益,图一时的繁荣。
【开头开门见山,从意义出发,指出面对文化资源,旅游从业者应该认真打造文化特色的观点。】
这些年,我国居民消费已经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文化旅游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以中国游客数量之多,一个项目短期赚钱总有门路。与此同时,普通消费者对文旅“供给侧”改革的热切呼唤,也时常可闻。我们的旅游产品供给,不珍惜群众旺盛的旅游需求,宁可懒惰地搞搞“一锤子买卖”,这远远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比如,各地高度相似的“老街”、古城,各地总能买到一样的商品,听到同样的民谣,品尝到相似的小吃……最后必然会掉进同质化的陷阱。
【问题分析:指出居民消费的增长和文化旅游供给的落后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当前出现的同质化、一刀切的问题。】
一些地方大投入的文旅项目,有时候甚至不如老乡自娱自乐的景区活得久。那些随着
文化遗产和旅游是一种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的关系。文化遗产需要旅游实现和发挥其价值,而旅游需要文化遗产作为它的资源。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旅游休闲经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优势日渐凸显,坐拥丰厚的文化资源,一些地方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良好载体。另外,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比如,我们有些原生态乡村旅游景区看起来土俗,却能找到适配的目标受众,关键就在于结合当地文化习俗,成功挖掘出了富有特色的东西。
【优势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文化和旅游的天然联系、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等三个方面。】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能一概以赢利与否来做判断,要把游客感受放在首位。即便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也要围绕群众做文章,使之形式上可参与、内容上易接受、思想上能认同,真正让人融进去。另外,需要日复一日的深耕,最需提防的是心急。很多长盛不衰、风靡世界的文化旅游项目,背后往往有对文化品牌的敬畏,同时还有对服务细节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见识和品位不断提升的消费者。
【从两方面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游客感受放在首位,深耕旅游项目,对文化品牌有敬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我们有责任、有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结尾利用习总书记的话,总结提升,提出我们有责任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
来源:
人民日报:《“文化+旅游”:在包容中走向繁荣(文化脉动)》作者王珏
人民日报:《诗和远方要多花些心思去抵达》作者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