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测备考中除了常见的、以主旨观点题目为代表的阅读理解题型后,还会遇到一部分语句组合的题目。其中,“语句衔接题目”作为近年来的热门“题型”,也不断成为考生考试中的必“攻克”项。与此同时,很多同学面对此部分会想到初中做过的阅读理解,必经考察格式类似。今天就再次“回看”此部分的知识。
首先回顾语句衔接题目的问法:“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所空缺部分多为首句、中间、尾句位置。
其实语句衔接题远比主旨观点题目难度高,因为主旨观点题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整的文段,而语句衔接题给的是不完整的文段,需要我们自己分析理解来补充完整。但面对空缺的文段,我们又该如何考虑?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题:
【例】从化学的角度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间的中低温燃烧情况下,会释放出十几种呋喃类物质,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二噁英”。通过实验发现,焚烧的温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会产生二噁英。这就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次启用,持续稳定运行,不能频繁停炉。如果停炉,在降温过程中,温度从820度到320度之间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防止二次合成二噁英。所以,__________。
问: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垃圾处理得当.发电时带来的“二噁英”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B.考虑到环境成本,现在世界各国已很少使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
C.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现有赖于焚烧炉高效稳定的运转
D.在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时应采用精密的时间控制技术。
【答案】A。解析:这道题目是个说明文,大部分看到题目后都能懂结尾部分的“所以”处内容是需要总结。于是读完文段后,总结了文段,对于文段提到了焚烧垃圾处理给出了数字化的分析,所以很容易去选择D。这未免存在断章取义,我们仅仅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话“在降温过程中,温度从820度到320度之间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就匹配句子表述的“准确性”带来的内容也是“准确的”,而做出选择,很容易忽略了作者对文段传达的主要意思。所以为了全面和选项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它的行文脉络:首句讲高分子材料燃烧会释放二噁英物质,接着说实验证明温度控制得当就不会产生这种有害物质。从第三句开始,一直在具体论述如何控制的问题,提到了最关键是“不要频繁停炉”,如果停炉就要控制温度来引出怎么防止二噁英产生。也就是从第三句往后都是在具体告诉我们温度控制得当就可以避免产生二噁英,纵览全文,大篇幅围绕“二噁英”在讨论,指出了它的虽然有害和只要控制得当就可以避免产生危害,因此最后划线处要针对全文核心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不能离开主要对象“二噁英”,故应当选择A项。
那带着大家看完题目后,建议考生面对此类题目做好以下几点:
1.衔接题目的句子都在承担“逻辑”作用,结构方面不可忽略,也就是文段的“思路要一致”;
2.确定了句子的思路后考虑内容不可违背行文脉络,和主要论述对象,时刻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最后我们尝试再去看一道题目来巩固思路:
【例】人类自从脱离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科技便伴随着我们一直向前。然而,现代科技已强大到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地步。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科技的触角已伸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科学变得日益重要。小到每日开门七件事,大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今天人们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大业。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产生一些误解
B.了解普通人对科技发展的态度变得十分必要
C.如何使科技造福于百姓生活备受关注
D.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就成为一项社会课题
【答案】D。解析:这道题的易错项为C,因为很容易只看看到了划线后面的句子,而忽略了前面的句子,我们要知道划线地方在段中,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划线处前面讲的是“现代科技已强大到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地步”,交代科技距离民众比较远;划线后讲了科技渗入生活的多方面。所以此处既要实现“承上启下”,又要与空前空后内容都能保持一致,故D项是合适的。承接了上文的“远距离”,体现了下文“拉近距离”的变化,都在谈科技和公众之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