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要改变陈旧的行事模式,除了自我改革的意识,还需要社会的( )与( ),而这种社会性制衡最重要的表征,便是全社会的“法行动”。
A.监督 参与
B.变革 创新
C.协调 制衡
D.监督 制衡
2.从美石在石头中被选择出来,到地方玉在美石中_______,最后是和田玉从所有玉中_______。然后,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反过来代替所有的石头,以及它们背后的自然、历史、文化、政治。这一脉络几乎涵盖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玉的影响力——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光怪陆离 崭露头角 扩散
B.五彩缤纷 显山露水 传递
C.异彩纷呈 脱颖而出 渗透
D.奇光异彩 锋芒毕露 渗入
3.去世100 年后,挪威最伟大的文学家 是易卜生,他给挪威民族带来的荣誉,比别的任何挪威人都要多,然而,这个人生前从不 自己是挪威——他是他自己的祖国和上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已经 知道
B.始终 认为
C.依然 承认
D.公认 希望
4.美无处不在,然而它却总需要人去发现,不然,它就将永远 于黑暗之中或在我们的感觉之外而默无声响地白白地流逝着,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它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 的文字昭示于众。
依次填入画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失 修订
B.沉没 出现
C.消逝 修饰
D.潜藏 斟酌
5.有智慧的人,一直以来都在享受每一秒,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秒一旦过去就永不再来;愚痴的人,一直以来都在抱怨每一秒,总觉得这一秒不幸,下一秒才好!同样经历每分每秒,但_____,天地悬隔。
A.泾渭分明
B.南辕北辙
C.毫厘之差
D.庸人自扰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考查选择实词填空的能力。
文段讲的是政府改革,“除了自我改革”之外,表示后面应该是“自我改革”的补充,B项“变革”意思一样故排除。且社会可以通过舆论等途径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而社会“协调”政府,显然不合适,排除C项。
A、D两项中,监督和参与有重复的意思,监督本身就是一种参与,而制衡则比监督更进一步,是一种效果的呈现,也与后一句“社会性制衡“相呼应,此处选“制衡”更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
先看第二空,“显山露水”比喻显露才能,表现自己,一般用于否定式,不能用来修饰和田玉,排除B项。“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放于此处不符合文意,且“锋芒毕露”一般接在介词“在”的后面,而不接“从”,排除D项。再看第三空,“扩散”指扩大分散出去;“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指抽象的事物)。影响力是抽象的事物,此处用“渗透”更恰当。故本题选C。
3.答案: C
解析:
考查语境搭配的实词填空。
根据上下文,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应该有维持不变的意思,排除A、D。“始终”用于描述一个时间段,而“依然”则描述一个时间点。如果是“去世100年间”,应用“始终”;而“去世100年后”则应用“依然”。
再看第二空,“认为”侧重于自我判断,“承认”侧重于认同既成事实。出生在哪个国家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只有承认不承认这个事实的问题,所以“承认”比“认为”更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根据“美无处不在”可知,美是客观存在的,不论发现与否,都不会改变,因此第一空填“消失”、“消逝”不合文意,排除A、C。从“磨砺”、“反复”可知,“出现”与语境不符,排除B。第二空填入“斟酌”,表明文学家反复琢磨选用最佳的文字。
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C
解析:
有智慧的人享受每秒,愚昧的人抱怨每秒,但表示转折关系,横线后面是天地悬隔,说明应填入一个表示差距很大的词语。毫厘之差比喻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差距,因此应该选C项。
释义
泾渭分明: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