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以往,很多红色作品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故事情节主线单一,略显无趣。加之,部分抗日神剧以雷人桥段和夸张特效被广大网友吐槽和诟病,这样也失去了年轻人这部分受众群体。观看影视剧不仅是休闲娱乐方式的一种选择,影视剧作为文艺作品背后除了导演的付出和剧本的加持,更饱含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近期,很多主旋律作品纷纷登上银幕,年轻人也开始了追剧。追剧,追的是历史,追的是那些热血激荡的岁月、感人至深的故事。从《山海情》众多演员倾情加盟,用嬉笑怒骂讲述西海固脱贫的感人故事,到《觉醒年代》用更加真实人性化的视角解读革命先烈。从《1921》中李达不能吃辣而惋惜,再到《革命者》中鲜明的人物特征,都展示出了主旋律作品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对于年轻人来讲,观看主旋律作品不仅是一次接受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滋养心灵之旅。从革命先烈的故事中不仅能看到为了理想,不畏牺牲的高尚品格,更能看到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从中汲取力量,赓续革命精神,延续先烈的梦想。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应让主旋律作品持续“出圈”,新“爆款”永远闪耀。
【提出观点】
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很多文艺作品纷纷献礼,从小屏幕搬上了大荧幕,还成为了时下的热播剧,引起广泛讨论,深受好评。主旋律作品从被排斥到受追捧,这与创新的作品内容和所有演职人员的努力密不可分。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作品不应只是昙花一现,更要在价值观引导和红色教育方面继续发力,做到持续“出圈”圈粉,走得更好。
【分析原因】
此次主旋律作品能倍受好评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品质量上乘。以往作品只重视叙事,并且多是将主人公以“全正面”的方式进行呈现。但是,这些新作品呈现出了主人公感性的一面和丰富的人格特征,不再是冰冷的历史故事和完美无缺的英雄,他们更是普普通通的学生,有泪有笑,有诙谐有正义,有局限性但更有坚韧的战斗精神。
第二,观众审美水平逐步提高。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只关注眼球审美,被耽美和小甜剧吸引,年轻人开始关注文艺作品的创作水平和精神滋养等,这也使得优秀作品更有市场前景。并且,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相应的打分、影评平台也愈发成熟,这也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提出对策】
针对主旋律作品未来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对于制作精良的主旋律作品要予以支持,在主流平台以及大荧幕进行播出,并配合宣传营销,以此来扩大知名度,让年轻人能和文艺作品“同频共振”。
第二,文明办以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充当风向标。要在行业内引领制作精良,深耕细作的创作风气,文艺从业者要用高品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百姓提供一场场文化盛筵。
第三,新闻媒体以及学校要进行正向引导。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应只局限于板报和班会,还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和影视剧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吸引学生。新闻媒体也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正面宣传吸引群众,提高作品关注度。
第四,个人也要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学会鉴别优秀作品,用个人选择汇集成市场力量,倒逼主旋律作品健康发展。
通过社会各方合力,一定让主旋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鲜明的文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