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包括: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切实维护网民利益;持续开展整治,严防“饭圈”乱象反弹反复;加大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问题治理力度,遏制不良网络文化传播扩散;从严整治“网红儿童”“软色情”等问题,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重点页面版面生态问题治理五方面整治任务。
【表达观点】
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被列入该行动的第一个重点,足以说明相关部门对网络暴力整治的重视程度,其中将围绕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进行重点整治。
网信办的专项行动通知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网友的热议,点击量比较高的评论均剑指部分媒体报道失实及网络暴力。通知的发布可谓是及时而有力,或将成为网络暴力治理的一记重锤,为常态化治理网络暴力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深度分析】
(一)问题
当前网络暴力事件频发,针对当事人的言语辱骂、图片攻击行为毫无下限,加害者隐匿在键盘后,无法精准治理,网络暴力受害者举证相对艰难。
(二)危害
(1)对网络暴力当事人造成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甚至危及其亲属、影响其社会关系,侵害个人名誉,严重者甚至致人入死地。
(2)网络暴力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危害极其严重,不利于价值观未定型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实施网络暴力者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将严重影响个人生活,累及家庭其他成员。
(4)网络暴力滋生戾气,不利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形成不良导向,进而污染整个舆论氛围。
(5)混乱的网络空间将严重阻碍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原因
(1)源于网络天然的隐匿性,虚拟的空间树立的屏障为违法犯罪者提供“保护”,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2)源于部分网民(施暴者)个人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的低下,或生活中被约束的“负面因子”在网络随意“散逸”。
(3)源于部分“意见领袖”有意为之、部分媒体为引流而不予正确引导等原因。
(4)源于当事人维权意识、维权成本高等困难处境,较难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者。
(5)部分制度的滞后也是较为重要的原因。
(四)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和宣传。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开设课程等方式对受误导的广大青少年加强教育,增强其对于网络谣言的辨别,对网络暴力的识别,并引导其远离网络暴力。媒体应承担其作为媒体的责任,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网络行为。
(2)加强立法保障和执法。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行之有效惩治办法的研究,有必要则应推动相关立法工作。需配备足够网络执法警察,强化网络安全法的执法力度,针对网络平台上出现网络暴力的平台,应禁止运营,重拳整治,以此倒逼平台把好“第一关”。
(3)加强行业自律和审核。一是媒体行业应对报道负责,加强内部审核。二是相关网络暴力发生平台应加强管理和约束,一方面可征求推进网络实名制的施行,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言论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