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常常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经济人或者理性人,通俗点的说就是自私自利的完全不考虑个人感情,总能在每个选择当中选择最优的效益最大的选项,而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经济学却往往背道而驰,产生出很多理性人不会出现的选择。
这有一个买房者,他在两栋二手别墅间纠结,一栋别墅是条件屋况良好的希腊复兴风格,标价300万人民币,另一栋是刚刚翻新过的欧式风格的别墅,屋况没有第一栋良好,但是标价只有280万人民币。此时买家更倾向于后者,这时房地产中介经纪人安排他去看另一栋希腊复兴风格的别墅,屋况比第一栋别墅差,跟第二栋欧式风格质量相仿,但是标价却是320万人民币。回程的路上买家直接向房产经纪人拍板,要买下第一栋标价300万元的希腊复兴风格别墅。是什么使得房产经纪人认为,给客户再看一栋价格更贵质量却更差的房子是个好主意呢?这就用到了我们上一个例子当中违背理性选择的心理。本来一个最差的选项不应该影响两个优质的选项,但是最差的选项却改变了两个优质选项的选择。这种偏好的逆转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 原因是这样的,人们往往在难于比较的选项上拿不定主意。每一项都有吸引人的特点,人们不愿意选择其一,因为害怕以后会后悔没选另一个,才有了我们的流行语“成年人不做选择,成年人选择都要”来安慰自己。但是聪明的销售者这个时候引入了一个看似无关的新选项却能给买房者带来深刻的影响。 买房者无法在第一栋希腊复兴风格的别墅(质量好)跟欧式风格的别墅(价格便宜)中做出选择。可轮到比较第一栋希腊复兴风格的别墅跟第二栋希腊复兴风格的别墅时候,买房者并不感到为难,因为第二栋希腊复兴风格的别墅,质量不好,价格还贵。因此在第二次比较中第一栋希腊复兴风格的别墅轻松取胜,于是客户产生了爱屋及乌的心理,并将这种心理带入了与欧式风格别墅的再度对比当中,从而改变了之前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今天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经济学中的心理学,映射到我们的考试当中,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理性人,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选择的时候会有多方面的考量,就比如我们学习过的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5个,商品的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商品的价格预期,在以上案例当中我们至少涉及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这三个影响需求的因素,这就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的选择往往不是单一变量导致的,但是如果在做题当中考量过多,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所以在我们做经济学题目的时候要牢记使用单一变量,题干给什么用什么,与现实生活要有区分,不然容易选不出答案。